• <option id="0ggeg"><option id="0ggeg"></option></option>
  • 行業新聞

    中國零部件企業突圍“國際化”

    日期:2020-07-31 17:49

     經過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,中國整車企業的制造能力有了顯著提升,但距離“國際化”還有非常大的差距。美中汽車交流協會副主席、亞仕龍汽車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劉小稚認為,中國汽車工業,特別是中國的零部件企業,急需向國際化“突圍”,要把市場優勢變為品牌優勢。


    中國零部件企業突圍“國際化”(圖1)

    中國零部件企業突圍“國際化”(圖2)



    劉小稚認為,目前中國的產品和市場實際上已經國際化了,但更多的是外資品牌,而不是本土品牌,外資品牌目前占據了65%以上的市場份額,所謂的市場競爭,實際上就是合資品牌、國際品牌在中國的競爭。

    本土品牌市占率悖論


    那么,自主品牌的發展壯大,是不是一定意味著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呢?劉小稚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。

    以美國市場為例,1950年左右,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公司——通用、福特、克萊斯勒占據了美國本土市場87%的份額,如今卻下降到不足45%。單看這組數據,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品牌是在不斷下降的,但事實卻與之相反,從全球的角度來看,美國三大品牌的市場份額是在增加的。

    “以別克作為一個例子。別克的品牌它每年銷售是按照7%的速度在增長,這是要很好思考的問題?!?劉小稚說。


    此外,英國很多汽車公司被其他國家的汽車公司并購,但它的品牌還在。如李書福雖然全資收購了英國錳銅,但英國錳銅仍然是英國品牌,而非中國品牌。劉小稚在歐洲呆過很多年,也和一些英國朋友聊過此話題,英國人認為,我們的品牌還在。

    劉小稚感嘆道:“每一個國家都把汽車工業作為支柱,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汽車品牌,汽車就變成了它的一部分,跟著這個世界走到不同的地方?!?/p>


    如何突圍國際化


    如何打造全球品牌,是中國車企,以及零部件企業需要思考的命題。


    “第一,要做世界的產品,世界的品牌,而不是這個國家,那個國家的產品和品牌;其次要不斷創新,不斷經營?!?劉小稚指出,“除了人才、知識、經驗,還有管理,各方面都需要有積累,如果沒有這個積累的話,需要創造一個世界性的品牌,世界性的產品非常難?!?/p>

    中國汽車零部件銷量預計在2013年達到3萬億元,堪稱支柱產業,但同時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軟肋所在,目前在全球百強零部件企業中,并沒有出現中國企業的身影。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排名第一的萬向集團,年收入也不及全球零部件巨頭的1/50。

    關于汽車工業面臨的挑戰,很多人認為是材料、人力成本等,但劉小稚卻認為,最大的挑戰是對于汽車的認識,對于看待人才,怎樣積累人才,如何把核心技術不僅從逆向開發,再到平臺建設掌握好,同時要集中力量擴大全球市場,讓世界逐漸了解中國制造的汽車。


    Copyright ? 2022-2028 陜西奧邦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陜ICP備15006787號-1
    久久午夜一级A片sm,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,黄v视频在线观看免费,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
  • <option id="0ggeg"><option id="0ggeg"></option></option>